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观看,欧美情侣性视频,日韩欧美在线综合网,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快看

石家莊市農業農村局
 
中共石家莊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石家莊市農業農村局2021年工作要點
發布時間:2021-08-05
【字體: 】    打印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做好農業農村工作意義重大。全市農業農村工作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三農”決策部署,突出講政治、謀發展、促和諧,按照“11136”工作思路,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為目標,聚焦糧食安全生產、農業高質量發展、鄉村治理能力提升三大重點任務,著力在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穩定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推進現代農業發展、開展鄉村建設行動、深化農村改革等六項重點工作上實現新突破,努力推動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為全面建設“現代省會、經濟強市”提供有力支撐,為“十四五”“三農”工作開好局、起好步奠定重要基礎。
一、全力確保糧食生產安全
(一)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認真執行國家耕地保護政策,從嚴管控土地用途,精準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和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牢牢把握防止耕地“非糧化”的目標,加強檢查和督導,遏制住“非糧化”問題增量。堅持實
事求是,不搞“一刀切”,分類穩妥處置各類耕地“非糧化”問題。(責任處室:農田建設管理處、種植業處)
(二)著力提升糧食生產能力。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嚴格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切實做到應播盡播、應種盡種,省里下達的糧食面積、產量任務指標必須堅決完成,各縣(市、區)糧食生產各項硬約束指標必須落地落實,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000萬畝左右,產量保持在86.2億斤以上。大力開展糧食節約行動,減少生產流通加工存儲消費環節糧食損耗浪費。(責任處室:種植業處)
(三)強化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深入開展耕地質量保護提升行動,積極探索推進綠色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優化高標準農田建設布局,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在加強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同步抓好地力提升和高效節水灌溉等工作。健全完善項目管護機制,做到建管并重,扭轉“重建輕管”狀況。年內新建高標準農田30萬畝。(責任處室:農田建設管理處)
(四)實施優質糧食工程。開展糧食高質高效示范創建,加快糧食作物向優質專用、標準化、基地化方向轉變,集成推廣標準化技術化模式,全力打造強筋小麥、優質玉米、“雙高”大豆、高油酸花生、高梁、薯類、谷子、雜豆等優質特色糧食種植,推進糧食高質量發展,打造一批拿得出、叫得響的知名原糧和產品品牌。年內全市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面積力爭達到95萬畝,建成25個千畝優質強筋麥、玉米、大豆等示范基地。(責任處室:種植業處)
二、保障重要農產品生產穩定
(五)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集中力量打造優質小麥、優質谷子、優質大豆、精品蔬菜、優質梨、高端乳品、優質生豬、優質蛋雞等8個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和道地中藥材、優勢食用菌、優質葡萄、山地蘋果、特色水產5個特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著力推動7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10個高端精品建設。以創建“高端菜園”+“優質果園”為重點,積極開展“雙十”(十大特色優勢瓜菜示范基地和十個優質水果示范基地)工程建設,確保全市蔬菜果品自給率保持在100%以上。年內全市瓜菜穩定在96萬畝以上,水果保持在85萬畝以上。(責任處室:發展規劃處、特色產業處、種植業處、畜牧業處、漁業處、現代農業示范區管理處)
(六)加快恢復生豬產能。健全生豬產業平穩有序發展長效機制,引導生豬養殖向優勢區域集中,提升標準化、規模化養殖水平,晉州、新樂、正定、藁城等四個生豬調出大縣出欄量穩定在全市總存欄量的50%左右。落實國家和省生豬規模化養殖場建設補助政策,加快新建擴建養豬場項目建設進度,盡快形成實際產能。年內生豬產能達到400萬頭以上,產能恢復到正常年份水平。(責任處室:畜牧業處)
(七)扎實推進奶業振興。以優質安全、綠色發展為目標,不斷加強奶業科技支撐、政策扶持、執法監督和消費引導力度,著力打造優質奶源基地,爭創國際知名品牌。繼續加快現有奶牛場智能化改造,重點抓好君樂寶4個千頭標準化家庭牧場建設,支持君樂寶、三元等乳品龍頭企業依靠科技創新推動奶業和乳制品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年內全市生鮮乳產量達到78萬噸,乳制品產量達到110萬噸。(責任處室:畜牧業處)
(八)促進漁業穩定發展。實施池塘升級改造,對設施化養殖基地、健康養殖示范場地等加強配套尾水處理設施建設,推動養殖尾水資源化利用。加強休閑設施建設,以培育大顯錦鯉等觀賞魚為重點,開展先進養殖技術培訓,打造集休閑養殖、垂釣娛樂、旅游觀光、餐飲服務于一體的休閑觀光漁業。加強漁政督導檢查,提高漁業捕撈應急救助能力,提升漁政監管水平,確保漁業生產安全,促進漁業健康、綠色、環保、持續發展。嚴格實行海河流域禁漁期制度,加強漁業資源養護和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維護漁業環境生態安全。(責任處室:漁業處、漁政處)
(九)大力發展現代種業。加強種業“育繁推”一體化建設,支持市農科院、藁城農科所等農業科研機構及種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加強種業科技創新,挖掘創新種質資源、開展現代育種技術研究,加快培育、推廣強筋和節水小麥、綠色蔬菜、“雙高”大豆、專用玉米、優質林果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加快實施現代畜禽種業工程,提升畜禽育種創新能力,建設完善太行雞地方遺傳資源保護體系,保持生豬、蛋雞、奶牛主導品種在全省畜禽良種優勢地位。(責任處室:種植業處、畜牧業處)
(十)加強動植物疫病防控。強化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組織開展好春秋兩次集中強制免疫等活動,繼續實行免疫小分隊散養戶集中免疫+規模場程序統免+政府購買服務模式開展強制免疫,做好補免工作,確保應免畜禽群體免疫密度100%。加強疫情監測,突出重點區域和重點環節,做好科學防控。加強縣級實驗室檢驗人員和村級防疫員培訓,提高基層檢測防疫能力。繼續實行“網格化管理”,落實“雙軌制”精準排查和報告制度,深入開展非洲豬瘟防控三式管理、三大行動,確保我市疫情清凈。加強以草地貪夜蛾為重點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控。(責任處室:醫政防疫處、畜禽屠宰與獸藥管理處、種植業處)
三、加快農業結構調整
(十一)優化農業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平原地區推動糧食和特色產業面積“雙穩定”、品質“雙提升”,山區丘陵地區推進旱地作物結構調整,建設環省會都市農業區、平原高效農業區、西部生態農業區、太行山中藥材產業帶、滹沱河生態休閑農業產業帶,打造全國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優化糧食種植結構,重點推廣節水抗逆優良的強筋小麥品種和青貯玉米、優質蛋白和糧飼兼用玉米品種,著力發展張雜谷、“雙高”大豆、甘薯等雜糧,推廣高產多抗品種和簡化栽培技術。(責任處室:發展規劃處、種植業處、特色產業處)
(十二)推進旱地優勢特色產業發展。以西部山區為重點,以發展“公司+基地+農戶”訂單農業、“旅游+”生態農業、“企業+農戶+科技+金融”共享農業為重點,強化規劃引領、加大政策扶持、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大力推廣張雜谷、甘薯、櫻桃等特色優勢作物種植,加快發展一批特色產業專業鄉、專業村,不斷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年內示范推廣張雜谷8萬畝以上,種植高效經濟作物20萬畝以上。(責任處室:發展規劃處、種植業處、特色產業處、產業化辦)
(十三)加快中藥材產業發展。以發展太行山區、滹沱河沿岸“兩大中藥材產業帶”,建設“十大中藥材產業基地”,打造“十大道地藥材品種”,創建“中藥材地標品牌”為重點,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推進中藥材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年內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3萬畝以上。(責任處室:特色產業處)
(十四)推進滹沱河生態休閑農業發展。堅持生態綠化與農業產業發展相融合,積極實施滹沱河沿岸生態休閑農業產業園項目建設,重點抓好藁城、正定、無極、晉州等4個縣(市、區)的2個萬畝、2個千畝以上示范片區打造,力爭在形成生態景觀長廊的同時,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責任處室:特色產業處)
(十五)大力開展“萬元田”示范創建。以建設特色農業強市為目標,加快技術成熟、產量高、品質好、效益顯著的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推廣應用,培育發展一大批高產高效的高端菜園、優質果園、道地藥園和高效菌園,使之成為引領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典范。年內全市“萬元田”示范面積達到80萬畝以上。(責任處室:特色產業處)
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十六)提升農業科技水平。以市農科院、農技中心等為龍頭,以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和配套集成技術推廣為重點,進一步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工程,強化農業科技研發創新,加大農業創新驛站創建,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大力開展農民素質培訓,加快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發展。年內省級農業創新驛站達到26個以上,實現涉農縣創新驛站全覆蓋。培訓高素質農民5000人次以上,發展“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1個,建設網絡化、智能化、精細化的現代“種養加”生態農業示范點1-2個。(責任處室:科技教育處、市場與信息化處)
(十七)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開展農產品提標行動,分產品完善生產標準和生產規程,年內制修訂市級農業地方標準15項以上,全市農業標準化覆蓋率達到70%以上。全面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強化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培育,“兩品一標”數量達到150個以上。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預警和追溯體系建設,加大國家農安縣建設力度,全市農產品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加大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力度,持續開展非法制售假冒偽劣農藥以及農藥質量和農藥標簽專項整治、獸用抗菌藥減量綜合整治、無證生產飼料及其添加劑以及飼料中非法添加違禁物質專項整治等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抓好風險管控和應急處置,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處室: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處、畜禽屠宰與獸藥管理處、飼料管理處、特色產業處)
(十八)強化農業品牌競爭力。全面落實《石家莊市農業品牌建設工作方案》要求,進一步完善品牌培樹、營銷和質量監管體系,培育打造藁城宮米、趙縣雪花梨、新樂西瓜等一大批區域公用品牌和農產品品牌,逐步擴大“石”字號品牌農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推進區域公用品牌創建,積極申報省級以上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農產品企業品牌,重點圍繞梨果特色優勢產業集群,打造“石家莊梨果系列產業品牌”。積極參與省內外農產品品牌設計創意和推廣策劃活動,充分利用農產品會展、新聞媒體等進行展示展銷和宣傳推介,不斷擴大品牌的影響力和競爭力。(責任處室:市場與信息化處、特色產業處)
(十九)大力發展綠色農業。按照“四種類型經濟”發展要求和“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發展理念,加快促進農業經濟發展與生態創建有機結合,促進生態農業發展。推行農業綠色生產,減少化肥和化學農藥“雙減”使用量,大力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綠色防控、水肥一體化技術。開展綠色防控,推廣小麥“一噴三防”和玉米“一噴多效”技術,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覆蓋率達45%以上。實施地下水超采治理行動,探索實施小麥玉米一年兩熟農田淺埋滴灌節水技術,完成小麥節水品種及穩產配套技術34萬畝。持續抓好農膜回收利用、土壤污染防治、農作物秸稈和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等工作,全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分別穩定在97%和95%以上,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建率達到100%。(責任處室:發展規劃處、農業資源綜合利用處、種植業處、特色產業處、糞污辦)
(二十)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現代農業園區實施高端設施改造提升,推動科技創新、品牌創建、產業融合、綠色發展。推動藁城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積極爭創省級精品現代農業產業園,示范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年內新建市級園區5家以上。實施農產品加工集群培育工程,重點打造鹿泉乳品、藁城優質麥、晉州梨果、趙縣主糧主食等4個省級加工產業集群;行唐乳業、藁城宮米加工、新樂乳品加工、欒城糧食加工、趙縣梨果產業加工等5個省級區域性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創建一批區域性優勢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加快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和產業化聯合體發展,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聯合體分別保持在75家和32家以上。(責任處室:農業產業化辦公室、現代農業示范區管理處、美麗鄉村處、發展規劃處、種植業處、特色產業處)
(二十一)加快農機轉型升級。深入推進農機購置補貼和農機報廢補貼工作,扎實開展農機推廣“田間日”活動。按照“同一地塊三年深松一次”等要求,確保高質量完成農機深松深耕項目作業任務。積極組織行唐縣、高邑縣、新樂市、趙縣、正定縣、欒城區實施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項目,不斷提升全程機械化水平。繼續抓好“三夏”和“三秋”農機作業,開展人員培訓和機具檢修、跨區作業組織等工作。強化農機推廣力度,重點開展果樹、花生、設施蔬菜、谷子全程機械化示范推廣。深入開展國家級平安農機示范縣創建活動。(責任處室:農業機械化管理處)
五、實施鄉村建設行動
(二十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制定美麗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整市整縣推進農村改廁、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水治理,年內改造農村戶用衛生廁所14.43萬座,公共廁所1700座,完成176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繼續推進村莊清潔行動,持續拓寬“五清三建一改”工作內容,盡快實現村莊清潔的制度化、常態化、持續化,堅決防止村莊臟亂差現象反彈。(責任處室:美麗鄉村處、農村社會事業處)
(二十三)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以環革命圣地、環風景區(園區)、沿國省交通干線及滹沱河沿線“三環兩沿”為重點,加強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科學制定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明確時間表、任務書和路線圖,點線面結合,成線連片推進,著力建成一批省級美麗鄉村,打造美麗鄉村新方陣。繼續按照“建設美麗和經營美麗并重”原則,持續推動平山李家莊、鹿泉白鹿泉和西山、正定滹沱河、井陘古村落、賈莊古鎮和天戶峪、靈壽南營等8個美麗鄉村旅游度假區建設,打造美麗鄉村建設新高地。年內創建4條以上省級美麗鄉村示范帶,5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片,改造升級8個美麗鄉村旅游度假區,建設省級美麗鄉村198個。(責任處室:美麗鄉村處)
(二十四)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區創建。堅持“城鄉融合、多規合一”工作理念,充分挖掘鄉村內涵,突出地域特色,統籌生產生活生態改善提升,同步推進新型農村社區、現代產業園區和鄉村生態功能區“三區共建”,全面開展產業強村、美麗鄉村、文明鄉村、平安鄉村“四村聯創”,扎實創建鄉村振興示范區。在深入推進現有省、市級鄉村振興示范區的同時,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大力開展示范創建活動,探索不同區域、不同類型的鄉村振興新路徑、新機制、新模式,做到點上有典型、面上有政策、整體有提升。(責任處室:市委農辦秘書處、美麗鄉村處、農村社會事業處、發展規劃處、現代農業示范區管理處)
(二十五)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深入落實《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實施方案》要求,以基層黨組織建設、綜合服務站建設、鄉村文明引領、法制鄉村建設、村民自治機制、鄉村治理運轉架構和平安鄉村創建為主攻方向,進一步健全完善“三治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完善預防化解矛盾和應急處理機制,深化重點領域風險隱患排查化解工作,做好農業農村信訪維穩工作。開展重點行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堅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持續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責任處室:農村社會事業處、辦公室)
六、深化農業農村改革
(二十六)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管理。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扎實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工作。鞏固拓展確權登記頒證成果,完成確權頒證掃尾收官工作,做到確權到位、頒證到位。做好農村承包地流轉社會化服務,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長效化、常態化工作機制,加強縣、鄉兩級土地流轉管理服務中心建設。(責任處室:農村改革處)
(二十七)完善宅基地管理體系和機制建設。積極落實好農業農村部門在宅基地管理中主導責任、縣、鄉(鎮)政府屬地責任、鄉鎮政府主要責任、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主體責任。大力開展宅基地相關法律法規培訓,切實提高從業人員履職能力,實現市級有專家、縣級有骨干,鄉級有內行,村級有明白人的工作架構。以行唐縣省級試點為引領,探索建立適合不同區域的空閑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模式。(責任處室:農村合作經濟處)
(二十八)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進一步鞏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探索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新模式、新途徑。有序開展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盤活農村資源性資產,激活農村經營性資產,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和農民受益。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承擔或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培育發展一批集體經濟強村。(責任處室:農村改革處)
(二十九)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示范家庭農場創建,按照“有規模、有賬目、有制度、有規范、有品牌”要求,引導家庭農場規范健康發展,年內新增市級家庭農場600家,省級示范家庭農場達到260家,市級示范家庭農場達到750家。抓好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創建和規范提升工作,重點建設425家市級以上農民合作社示范社。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合作社建設產地分揀包裝、冷藏保鮮、倉儲運輸以及農產品的初加工,延長產業鏈條,為農產品提質增效做好指導和服務。抓好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和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項目實施,加強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年內全市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組織達到3200家以上,服務面積3000萬畝次以上。(責任處室:農村改革處、農村合作經濟處)
七、切實加強機關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
(三十)強化機關黨的建設。始終把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挺在前面。認真貫徹《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完善黨對“三農”工作絕對領導的體制機制,自覺做到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深入學習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有關“三農”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市“三農”決策部署,切實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團結就是力量”專題學習教育和“三重四創五優化”、“三基”建設年專項活動,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嚴肅開展紀律檢查和巡察整改,進一步健全完善機制,壓實工作責任,明確工作要求,全力推動全局政治生態持續向好。(責任處室:市委農辦秘書處、直屬單位黨委、辦公室、人事處)
(三十一)強化干部隊伍建設。堅持新時期好干部標準,突出忠誠干凈擔當的用人導向,把“特別優秀、特別艱苦崗位、特別資歷長”的干部作為優先提拔使用對象,努力讓優秀的優先,讓有為的有位,讓能干的能上,激勵干部干事創業,引導干部出實績爭一流。加強干部學習培訓教育,大力弘揚調查研究之風,圍繞農業農村發展重點難點問題,持續開展訪民情、解民困、惠民生等活動,為推動“三農”工作順利開展提供重要支撐。扎實做好老干部工作,經常性開展老干部走訪、慰問和服務活動。(責任處室:人事處、政策調研處、老干部處)
(三十二)強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責任制,全面履行好黨組主體責任和黨員領導干部“一崗雙責”。認真落實黨的民主集中制各項制度,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加強農業農村對重大項目建設、重大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促進黨員干部廉潔從政、廉潔勤政。持之以恒地糾正“四風”,健全工作機制,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讓人權、財權、事權在陽光下運行,堅決查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為,堅決防止干部工作不實、急功近利和不負責任等問題的發生。(責任處室:直屬單位黨委、人事處、項目監督處、財務處)
(三十三)強化農業農村法治建設。認真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責任,健全完善制度體系,嚴格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全面提高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農業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證照分離”改革,提高工作效能,優化營商環境。認真開展普法宣傳。深化農業行政執法支隊示范窗口創建行動,進一步完善“雙隨機”執法模式和靶向執法模式,保持全國示范窗口創建動力,提升創建標準。(責任處室:法規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