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石家莊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專項行動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進一步改善提升農村生產生活生態條件,推動農村面貌不斷煥發新氣象,根據《石家莊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河北省2024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北、視察石家莊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全省和美鄉村建設推進會和省委、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認真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所蘊含的理念和方法,聚焦農村廁所革命、農村污水治理、農村垃圾清理、美麗庭院創建、村莊硬化綠化亮化美化、和美鄉村建設等主攻方向,按照“整體推進、分步實施、重點突破、蹄疾步穩”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有力有效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全域村莊環境實現干凈整潔,促進縣域城鄉融合發展,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提供有力支撐。
二、重點任務
(一)農村廁所革命
堅持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求好不求快,建一座、成一座、用一座,因地制宜選擇改廁模式,尊重群眾意愿、發動群眾參與,努力推動全市農村廁所愿改盡改、應改盡改,鞏固改廁成果。推廣晉州市、趙縣“水肥一體化”處理模式,提高廁所維修、糞污清掏、糞污無害化處理、公廁管護、運行監管“五項機制”運行水平。全年改造和提升戶廁48382座,建設修繕公廁104座,恢復重建糞污處理站17座。每縣建設1個農村廁具維修中心,每個鄉鎮或按片區建設1個農村廁具維修站。平原縣每1500戶至少配備一輛抽糞車,建設一個容積100立方米以上的糞污處理站或儲存罐。山區縣配備抽糞車、建設糞污處理站或儲存罐密度不低于平原縣。
(二)農村污水治理
1.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制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年度推進方案,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動農村改廁與污水治理有效銜接。以污水減量化、分類就地處理、循環利用為導向,選取適宜的治理模式,重點推進水源地保護區、鄉(鎮)政府所在地,以及滹沱河、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等重點河流沿線村莊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鼓勵相關縣(市、區)學習鹿泉區、正定縣設施運維管理經驗,強化農村生活污水設施監管,確保處理效果。完成255個村莊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52%以上。
2.常態化開展黑臭水體治理
制定2024年農村黑臭水體巡查監管工作方案,常態化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整治,全面落實農村黑臭水體長效管控機制,及時發現、及時整治新增農村黑臭水體或污染隱患,實現農村黑臭水體動態隨清。農村黑臭水體實現長效管控,保持動態隨清。
(三)農村生活垃圾治理
1.持續清理村莊垃圾
深入開展村莊清潔行動,集中清理農村積存垃圾,防止反彈;全面清理殘垣斷壁和納污塘溝、農業生產廢棄物、庭院內外衛生。科學配備垃圾桶、垃圾收集車,按需配建轉運站,推進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理。建立健全村莊保潔長效機制,農村保潔隊伍按照每100戶配備1名保潔員標準配齊配足,做到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督查;有條件地方設立村莊清潔日,引導農民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加強對第三方保潔公司的監管考核,完善村莊保潔機制,提高農村垃圾清運質量。推動垃圾焚燒企業規范化運行,提高無害化處理水平。開展爭創國家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省級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活動。農村垃圾收轉運體系保持穩定運行,村內無積存垃圾,無違規生活垃圾堆放點,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8%以上,村莊環境保持常態化清潔。
2.持續清理道路兩側垃圾
對國、省、縣道路兩側路界內或公路建筑控制區內垃圾廢棄物等進行“拉網式”清理。打造干凈整潔、文明有序的交通干道通行環境。
3.持續開展河道垃圾清理
對河道內垃圾等進行清理,確保河道行洪安全;加強源頭管控,做好農村垃圾收集和轉運工作,嚴防垃圾入河。河道內無垃圾,不影響汛期排澇防洪功能。
(四)美麗庭院創建
常態化開展美麗庭院創建活動,引導全市廣大農村婦女積極創建美麗庭院,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創建美麗庭院8.4萬戶、精品庭院2.4萬戶,75%的家庭達到美麗庭院標準,農村家庭衛生狀況實現改觀。
(五)村莊硬化綠化亮化美化
1.村莊道路硬化
大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和村內干路、支路和巷道硬化,全面改善群眾出行條件。街巷硬化鼓勵生態化鋪裝,降低建設成本;山區農村可采用石板、舊磚、砂石、灰土等多種形式進行生態化鋪裝,突出鄉土特色。農村公路優良中等路率達到85%以上,村內街巷硬化基本實現全覆蓋。道路硬化建設與管護長效機制基本建立。
2.村莊綠化
實施鄉村綠化行動,開展森林鄉村建設,結合“空心村”治理和空閑農宅利用等工作,對清理出的場地合理規劃設計,打造小花園、小果園、小菜園;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空閑地、撂荒地、拆違地等空間增加綠量,通過見縫插針的方式提升街道、庭院、公園、隙地、溝渠綠化效果,實現應綠盡綠。完成村莊綠化提升100個村,創建15個省級森林鄉村。
3.村莊亮化
尊重群眾意愿,確定路燈建設地點和建設數量,加強照明設備日常維護管理,有序改造升級,鞏固提升村莊亮化水平。村莊主要街道、公共場所路燈安裝實現全覆蓋,基本滿足群眾出行需要。
4.村莊美化
持續整治村莊墻體立面張貼、噴涂的各種非法小廣告、廢棄宣傳標語和廣告牌匾等;安全有序整治村內通信、電力、廣播電視線路等“空中蜘蛛網”,鼓勵有條件地區實施“三線”入地工程。逐步消除視覺污染,村莊面貌保持干凈整潔有序。
(六)和美鄉村示范村創建
在省、市、縣三級和美鄉村(鄉村振興)示范區,成片開展和美鄉村建設,每個縣成片建設一批和美鄉村,重點突出滹沱河沿岸和美鄉村示范帶建設,由點及線帶面,梯次推進和美鄉村創建。全市打造200個以上和美鄉村,其中滹沱河沿岸創建100個以上和美鄉村。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專項行動小組統籌協調,牽頭抓總。各縣(市、區)黨委、政府認真落實屬地責任,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扎實做好項目謀劃、資金安排、組織推動等工作;分管負責同志加強協調指導,深入一線解決問題。鄉、村兩級結合實際,分解細化任務,實行臺賬管理,抓好項目實施。市人居辦加強督促協調指導,市直有關部門通力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細化工作任務。各縣(市、區)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年度工作計劃、任務清單,按季度、分月份細化安排項目實施、工作調度、督導檢查、典型推介、總結驗收、整體評價等工作,確保年底前全面完成各項任務。有條件的縣(市、區)立足鄉土特征、地域特點,注重保護傳統村落和特色民居,傳承好文化根脈,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和美鄉村。
(三)強化督導考核。常態化開展暗訪檢查和交叉互查,發現問題現場拍照、及時通報、盯辦整改。每季度召開一次情況通報會,對各地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工作進行調度部署。適時組織觀摩評比活動,進行現場打分,先進單位典型發言,傳授經驗;后進單位表態發言,查找原因,改進工作。
(四)加大資金投入。各縣(市、區)要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根據年度任務目標和實際工作量,多渠道籌措資金,合理安排本級財政支持的具體額度,保障各項重點任務落地落實。按規定統籌財政相關資金,用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項目建設。鼓勵引導社會資本、金融資本投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形成市場化、多元化投入機制。
(五)動員群眾參與。市、縣兩級通過明白紙、宣傳冊以及廣播電視、短視頻等多種方式,全方位、多層次宣傳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好政策、好機制、好經驗、好做法,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動員廣大干部群眾積極參與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充分展現美麗宜居鄉村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