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城市更新“十三五”規劃終于定稿了!
11月21日,深圳市規劃國土委發布《深圳市城市更新“十三五”規劃的通知》。長達55頁的文件稿,樓校長為大家提煉了7個重點,方便大家閱讀。
1、規劃期內,爭取全市完成各類更新用地規模30平方公里。其中,拆除重建類更新用地供應規模為12.5平方公里。
推進以城中村、舊工業區為主要對象的拆除重建。舊住宅區更新采取以綜合整治為主的更新方式,審慎開展拆除重建。
2、規劃期內完成城市更新固定資產投資約 3500 億元(含拆除重建、綜合整治與功能改變等各類城市更新)。
3、完成 100 個城中村或舊住宅區、舊商業區綜合整治項目。完成約20個城中村住宅改造項目,滿足50萬人的現代化住房需求。
4、爭取在城市更新單元規劃階段新增一批公共配套設施中小學不少于100所,綜合醫院不少于8家,幼兒園不少于215所。
5、規劃期內力爭完成 100 個舊工業區復合式更新。工業區塊線內的舊工業區更新方向原則上應為工業用地功能,嚴格控制“工改商”“工改居”,保證2020年全市工業用地比重不低于30%。
6、通過更新配建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約650萬平方米,配建創新型產業用房總規模約100萬平方米。配建13萬套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以軌道站點周邊區域為重點改善建設區位。
7、規劃期內力爭通過城市更新實現違法建筑存量減少1000-1200萬平方米。
關于舊改
Q1、舊改要關注哪些重點片區?
重點區域更新
更新統籌片區
Q2、每個區的舊改拆除重建面積多大?
根據各區更新潛力,分區開展“綜合整治和功能改變類更新”實施績效考核。其中龍崗拆除重建面積最大,高達420公頃;關內則是羅湖面積最大,達120公頃,差不多是福田南山的兩倍。
“十三五”城市更新分區考核指標
規劃期內預計拆除重建類更新供給建筑總面積約4600萬㎡。其中居住與商務公寓3150萬㎡,按照套均60㎡計算,可提供近約53萬套住房。
拆除重建類建筑指標
然而不是你想拆多少就能拆多少,舊改規模也是有限制的。全市新增更新單元計劃規模控制在35-50平方公里,年度規模建議7-10平方公里。以下為各區規模分配↓
3、舊改有哪幾類?哪些會優先拆除?
按照規劃,主要分以下三類↓
將市政交通基礎支撐條件較好、市場主體積極性高、需加強規劃統籌與加快更新推進的,位于城市各級中心區、重點產業發展區、交通樞紐與軌道站點周邊區域、公共配套設施不足地區等范圍內的更新對象,劃入優先拆除重建區,要求比例不低于60%。
限制拆除重建區(用地面積33平方公里)
有嚴格建設行為控制、需政府采取手段對拆除重建類更新進行管控的,位于基本生態控制線、橙線、紫線、歷史建筑和歷史風貌區等范圍內的更新對象,劃入限制拆除重建區。
重建及綜合整治并舉區(用地面積185平方公里)
除上述兩類地區以外的更新對象,劃入拆除重建及綜合整治并舉區。
Q4、城中村以后要怎么改?
規劃建議以綜合整治為主、拆除重建為輔,具體表現為:
1、原特區內建筑質量較好、建設年代較新的城中村,原則上以綜合整治為主;
2、原特區外龍華中心、龍崗中心、空港中心(副中心);觀瀾中心、布吉中心、平湖中心(組團中心),以及已建、在建軌道站點500米范圍內的城中村,適度考慮拆除重建、加大保障性住房配建力度;
3、原特區外一般區位且建筑老化、隱患嚴重的城中村,鼓勵拆除重建;
4、經市、區主管部門認定,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城中村,原則上以綜合整治為主;
5、其他類型城中村以綜合整治為主,推行現代居住區物業管理模式。
Q5、舊住宅區還會拆嗎?
對于大家最關心的舊小區拆遷問題,恐怕要讓很多人失望了。
文件規定舊住宅區更新以綜合整治為主的更新方式,審慎開展拆除重建。工商住混合的舊城區以實現多元化商業、居住等復合功能為目標,鼓勵綜合整治。
1、建筑質量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具備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需要以及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公共利益建設需求的舊住宅區,可在政府主導下拆除重建;其他情形的舊住宅區,建議通過政府主導、社區參與等方式開展綜合整治。
2、具有歷史人文特色舊城區,以綜合整治為主要手段;
3、對工商住混合等其他舊城區,調動業主積極性,鼓勵業主與政府合作開展綜合整治。
Q6、工業區舊改有什么要求?
鼓勵舊工業區開展以綜合整治為主的更新。工業區塊線內的舊工業區更新方向原則上應為工業用地功能,嚴格控制“工改商”“工改居”,保證2020年全市工業用地比重不低于30%。
高新區且軌道站點500米范圍內的舊工業區,可以拆除重建發展科技研發中試檢測;
城市中心區與軌道站點周邊500米范圍內的的,拆除重建發展企業總部、文化服務、商貿會展等第三產業;
軌道周邊500米范圍外的,復合更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裝備制造業及優勢傳統產業;
其他則可視市場需要發展居住、商業、科教培訓、保稅服務、旅游物流會展、文化創意等產業。
關于保障房
Q1、深圳會建多少保障房?每個區分別是多少?
以中心區、軌道站點周邊、重點產業片區等為重點,力爭在“十三五”期間通過城市更新配建13萬套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以軌道站點周邊區域為重點,有效改善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設區位。
大部分都在關外,龍崗4.6萬套全市最多。關內的話則是南山區最多,為0.9萬套。以下為各區指標↓
Q2、新增保障房有什么要求?
改造方向為新型產業用地的更新項目,規劃不少于開發建設用地面積15%且不超過20%的獨立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
軌道站點500米范圍內的舊工業區可按照相應程序調整規劃,申請通過更新建設。
關于新增配套
Q1、交通會有啥變化?
市政交通基礎支撐條件好的加強加快更新推進,城市中心區,重點產業發展區,交通樞紐與軌道站點周邊區域、公共配套設施不足地區等范圍的,劃入優先拆除重建區。
道路
加快推進光明、坪山、龍華、大鵬等新區主、次干路網絡建設,持續完善原特區外道路基礎設施,適時啟動新湖路-鎮海路、布羅通道等通道設施建設,強化原二線關周邊區域聯系。
在城市更新中協調預留規劃軌道交通線路的建設空間,以及東部過境高速、丹平路二期、大外環高速公路等對外交通通道。
地鐵
推進軌道6號線、7號線、8號線、9號線、10號線、11號線、3號線東延段和南延段、4號線北延段、5號線南延段等軌道站點周邊區域,深圳西站和平湖樞紐周邊城市更新。
Q2、各區學校和醫院會增加多少?
“十三五”期間爭取在城市更新單元規劃階段新增一批公共配套設施,其中規劃批準中小學不少于100所,綜合醫院不少于8家,幼兒國不少于215所,公交場站不少于133個,非獨立占地的公共配套設施建筑面積不低于87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