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观看,欧美情侣性视频,日韩欧美在线综合网,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快看

國資動態

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國資動態>

國企改革要咬定市場化的目標不放松 時間: 2017-08-11 14:39:45

今年多家央企、國企在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工作方面取得較好進展,國資委總會計師沈瑩近日表示,目前中央企業“三供一業”(供水、供電、供熱和物業)分離移交總體完成進度已超過50%,獨立工礦區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試點順利推進。據悉,“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在全國全面推開以來,進展平穩有序,預計2017年底將完成總體進度70%。

企業辦社會是指企業建立和興辦了一些與其生產經營沒有直接聯系的機構和設施,承擔了生產前、生產后的服務和職工生活、福利、社會保障等社會職能,既包括企業的后勤事務,又包括企業的公益性事務。如企業辦醫院、辦幼兒園等。

企業辦社會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特有產物,幾乎所有國有企業同時也是一個小社會,成為企業的一個沉重負擔。分離企業的社會職能,曾是國有企業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從1995年印發《關于若干城市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分流富余人員的意見》,到2004年印發《關于中央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試點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在國家的強力推動下,大部分企業的社會職能或移交給政府,或交給市場。

但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部分國企出現企業辦社會的回潮,很多企業又開始辦幼兒園、學校、宿區、食堂、醫院、超市、圖書館等,尤其是在房價暴漲之后,福利分房以及為員工提供更多公益性福利成為一些企業的選擇。

這是國企改革中的回潮。在此輪國企改革中,被視為歷史遺留問題的,包括國有企業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職工住房、醫院、職教幼教機構、市政設施等社會職能(統稱“企業辦社會”)的剝離、改制、移交工作;廠辦大集體改革以及“三供一業”的移交,等等。

目前,央企分離移交企業辦社會職能都在加速推進。根據中國石油近日披露的數據,截至目前,中國石油供水、供電、供氣、供暖業務已分別有36%、29%、77%和48%完成分離移交,另有11家醫療機構及17所幼兒園實現社會化,有效減輕了企業的負擔。據悉,中國石油已經實施的“三供一業”分離移交項目每年可降低運行成本5億元以上。

國有企業改革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中的核心和關鍵環節,一直被稱為中心環節。上世紀9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中國曾經進行大規模的國企改革,通過兼并重組與抓大放小,解決國企面臨的困境,但國企改革遺留問題仍然很多,比如企業辦社會這種計劃經濟特征明顯的事物并沒有消除,反而出現回潮。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是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從計劃配置資源轉到市場配置資源。但是,這項宏觀改革又涉及到大量微觀難題,即如何實現國有企業的市場化。國有企業遲遲無法實現公司化改革與市場化轉型,就難以實現向市場經濟的轉型。

那么,我們就需要思考,為什么國企改革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發生了反復?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自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脫離了通貨緊縮的市場環境,經濟飛速增長,國企改革的壓力消失,從而讓歷史遺留問題繼續存在。其次,國企改革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救活國企,更重要的是為中國老百姓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但是,在經濟繁榮階段,國企在努力賺錢的同時卻對所承擔的其他社會責任重視不夠。這種“做法”鼓勵了企業多元化投資,而這又成為產能過剩以及債務問題的一個根源。其三,政府對改革后的國企定位模糊,在2008年后,倚重國企投資穩定經濟,這種定位導致國企離市場化目標更遠。

我們必須對國企給出一個明確的定位,給改革一個清晰的目標,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不管經濟環境是繁榮還是蕭條,都要去完成改革,都要讓國企完全市場化運作。否則,當國企承擔更多政策任務之時,它也會強化自身的“計劃色彩”,重拾“三供一業”。因此,國企改革成功的關鍵,就是咬定市場化改制的目標不放松,在微觀上實現國企的公司化,在宏觀上將其視為獨立的市場主體,避免國企改革與國企問題周期性反復。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關閉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