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音樂產業:國際化成趨勢 高度依賴贊助 時間: 2014-09-05 22:40:42
印度觀眾對國外音樂的接受、喜歡程度正在提高,印度音樂家在國際舞臺上亮相次數愈加頻繁,但是,印度多數演出享受政府補助,除了進電影院看電影需要購票外,觀看任何一種文藝演出,哪怕是世界一流水平的表演,也基本上都是免費入場。
近年來,印度音樂表演市場發展迅速,音樂活動形式豐富,流派多樣。其中,以弘揚印度傳統音樂為目的的音樂活動數不勝數,如著名的馬德拉斯音樂季、蘇菲音樂節、多佛巷音樂節、薩普塔克音樂節。與此同時,印度也十分注重提升國際聲望,積極參與、舉辦國際性音樂節,音樂產業呈現出國際化、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音樂需求日漸多元
在印度眾多音樂產品中,寶萊塢電影音樂最受消費者歡迎,擁有較大市場。但是,近年來,隨著國外音樂活動的頻繁增加,印度觀眾對西方音樂的接受和喜愛程度明顯增加,反映出印度觀眾對不同音樂流派的需求和欣賞。
近年來,印度主要音樂活動有“太陽灼傷音樂節”“百加得NH7周末旅行者音樂節”“馬恒達布魯斯音樂節”“蘇拉音樂節”“皇太子入侵音樂節”等。這些音樂盛事中,既有印度本土著名音樂人的身影,也不乏西方國家的音樂家,如恩里克·伊格萊西亞斯、卡洛斯·桑塔納、尚恩·保羅以及數次獲得格萊美獎的著名DJ大衛·庫塔。他們不但參與印度的大型音樂活動,還在印度舉辦個人音樂會巡演,如尚恩·保羅于2012年11月初在德里、孟買、班加羅爾舉辦音樂會;卡洛斯·桑塔納于2012年10月在班加羅爾和北方邦的大諾伊達舉辦音樂會;恩里克·伊格萊西亞斯在浦那、德里和班加羅爾舉辦第二次印度城市巡演;大衛·庫塔在浦那、新德里、班加羅爾等地參加“皇太子入侵音樂節”的演出,所到之處均受到了當地音樂愛好者的熱烈追捧。這說明,印度觀眾對國外音樂的接受、喜歡程度正在提高,尤其是年青一代成為參與各類音樂活動的主力。
把品牌音樂節辦到海外
為了在國內乃至國際音樂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印度音樂產業界以打造本土音樂活動品牌為目標,在創辦各類音樂活動的同時,努力賦予更多的內容和特色,使其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成為品牌產品。
如創立于2007年的“太陽灼傷音樂節”,由印度波塞普特媒體娛樂集團主辦,為期3天,以印度旅游勝地果阿為基地,充分結合當地特色,融娛樂、美食、購物和音樂為一體,邀請山德·范·多恩、費迪·李·格蘭德等世界頂級電子樂高手參加演出,還針對不同觀眾群推出各類活動,如太陽灼傷巨星、競技場、校園之旅、俱樂部等,吸引世界各地電子樂愛好者關注,參與人數最多達到15萬人。同時,音樂節與You Tube合作,向120個國家網上直播,全球觀眾達到120萬。音樂節人氣的飆升為其開發延伸產品創造了條件,以“太陽灼傷”冠名的電視臺、俱樂部、咖啡、游戲、服裝、飾品等紛紛涌現,贏得了廣闊的市場。
隨著該音樂節的影響力日益加深,舉辦規模不斷擴大,2013年,音樂節的舉辦地已經從果阿擴展到德里、孟買,同時,走出國門,斯里蘭卡、阿聯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墨西哥等國都將成為今后兩年的舉辦地。“太陽灼傷音樂節”是印度第一個成功實現全球娛樂的項目,成為全球性品牌。
由百加得贊助、印度在線音樂門戶網NH7創辦的“百加得NH7周末旅行者音樂節”是印度打造音樂品牌的另一個成功范例。該音樂節創始于2010年,迎合了近幾年印度音樂愛好者對國際不同流派音樂的需求,填補了非寶萊塢音樂的空白,確立了自己的品牌地位,2011年被CNN評選為印度最好音樂節。2012年,該音樂節的舉辦地也從浦那擴展到班加羅爾、德里。在浦那有80支樂隊參演,在其他兩個地點有50支樂隊演出。2013年,加爾各答又成為新的演出地。
將本土音樂家送出國門
印度音樂家在國際舞臺上亮相次數頻繁,不但積極參與國際音樂節,還在國外舉辦專場音樂演出。2012年,印度著名音樂人、曾因電影《貧民窟里的百萬富翁》享譽世界的阿拉·雷卡·拉羅在美國舉辦名為《同一個世界》的音樂會,與其他20位藝術家同臺獻藝,贏得超過2.5萬名觀眾的熱烈歡迎;流行歌手索奴·尼甘在圭亞那舉辦音樂會,觀眾有2萬人;當紅女歌手索妮迪·肖漢分別在圭亞那和新西蘭舉辦音樂會,票價最高達到150美元;印度著名夫妻組合魯普·庫馬爾·萊索托和索娜麗·萊索托在英國3座城市舉辦音樂會;寶萊塢著名歌手卡拉什·柯赴澳大利亞、新西蘭和英國等國,參加在當地舉辦的音樂節,并在英國巡演20多個城市,還在美國、巴基斯坦和南非等國舉辦音樂會。
在這些演出活動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文化遺產基金會每年在英國舉辦的印度音樂節,共將160多位印度知名藝術家送出國門演出。2012年,該音樂節被列入英國倫敦南岸藝術中心古典音樂演出項目,獲得1萬多名觀眾的矚目,進一步擴大了印度古典音樂在海外的市場。
高度依賴贊助
在印度,現場演出依據成本和觀眾規模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小型演出,場地不大,演員名氣也不大,觀眾數量有限,成本約為500萬盧比(約合50萬元人民幣);第二類是中型演出,觀眾有5000人到1萬人,演出人員為印度或國際著名藝術家,成本2500萬盧比到3000萬盧比;第三類是大型演出,巡演或演出時間為3至4天,多位藝術家同臺,成本8000萬盧比到1億盧比。每場演出支付的費用比例是營銷15%、制作25%、演員60%。
印度音樂行業高度依賴合作品牌和贊助,成功的音樂活動與參與該活動的品牌密切相關,有實力的企業加盟贊助的活動,往往能夠贏得較好的效果。如“百加得NH7周末旅行者音樂節”的合作伙伴是西班牙名酒百加得酒公司,“太陽灼傷音樂節”的合作伙伴是瑞典的絕對酒業公司。一般而言,在有贊助商支持的音樂活動的收入比例中,60%來自贊助商,40%依靠售票。
對于習慣了無需購票就能自由進入各類劇場觀看藝術表演的印度人來說,自己掏腰包參加票價不菲的音樂節的確是個挑戰。在印度,多數演出享受政府補助,除了進電影院看電影需要購票外,觀看任何一種文藝演出,哪怕是世界一流水平的表演,也基本上都是免費入場。所以,當以市場運作為主的各類音樂節出現的時候,即便對音樂十分熱愛,多數印度觀眾也不會選擇購票入場的方式。(印 文)
來源:《中國文化報》
來源:《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