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地處西部的廣西和東北的黑龍江各自發布了全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意見。此前正式發布方案的有上海、天津、貴州、湖南、云南、重慶、四川、江西、湖北、江蘇、山東、山西、廣東、甘肅、北京、青海和寧夏等省份。
另外,安徽出臺了《2014年深化全省國資國企改革的安排意見》,陜西出臺了《關于推進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的意見》和《關于省屬企業實施分類管理的意見》,河南出臺了《省管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試點工作方案》和《省管企業市場化選聘職業經理人試點工作方案》。
這些方案中都堅持了幾個改革方向: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國有資本優化布局、分類監管以及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機構等。其中,幾乎所有省份都明確將80%的資本集中于戰略新興產業和公共服務領域。
發展混合所有制是各地國資國企改革的主攻方向,不過各地的改革具體目標并不一致。比如,黑龍江提出,用3~5年推動60%左右具備條件的國有企業集團及其子公司實現產權多元化和混合所有,甘肅把混合所有制比重達到60%左右的目標定在2020年。
其他省份則把比例定得更高一點。重慶則明確,到2017年,2/3左右的國有企業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江西提出5年左右使70%左右的國企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而廣東提出到2017年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比重超過70%。
改制上市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的重要路徑,因此,很多省份都對國有資本證券化設定了目標。重慶提出,適宜上市的企業和資產力爭全部上市,80%以上的競爭類國有企業國有資本實現證券化。湖南也提出到2020年競爭類省屬國有企業資產證券化率達到80%左右。
另外,廣東也提出到2020年省屬企業資產證券化率由現在的20%上升到60%;湖北提出,到2020年,力爭將全省國有資本證券化率從目前的13%提高到50%;北京提出,到2020年國有資本證券化率力爭達到50%以上。
十八屆三中全會還要求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因此,各地都實行了國有企業的分類監管。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