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對于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而言具有重要意義。不僅行業的地位在監管層面受到肯定,行業對于支持實體經濟創新發展,促進產業整合、活躍投資市場,構筑多層次資本市場結構的意義也受到了中央層面政策的支持;與此同時,PE機構設立公募基金、掛牌新三板等新的舉措也不斷推高著PE投資市場的熱情。清科研究中心緊盯市場動向,梳理了本年度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的重要事件,在總結私募股權投資行業一年發展新動向的同時,希望能為業內機構提供參考。
PE行業終成“正規軍”,適度監管利好行業發展
繼2013年6月新《基金法》正式將私募機構納入法律監管范疇以后,2014年1月,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和基金備案辦法(試行)》,正式開啟私募基金備案登記工作。8月,證監會發布第105號令《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成為第一部針對私募證券投資機構、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創業投資機構及其他類型私募投資機構的專門的具備行政性質的法規。至此,私募基金10年“游擊部隊”狀態結束,行業正式成為資本市場上的一支正規軍,私募機構的金融機構身份也得到認可。
私募基金的監管思路同信托等其他行業的牌照管理制度明顯不同,更強調行業自律及合格投資者的確立,會對備案的基金管理人發放備案登記證書,但此證書并非牌照。投資風險將更多的交由市場投資者自行判定,基金業協會將進行必要的基金管理人及相關基金的必要信息披露。而2014年8月證監會出臺的《辦法》進一步明確“設立私募基金管理機構和發行私募基金不設行政審批”,意味著行業將不實行牌照管理制度,而是實行以行業自律為主,即基金業協會在自律、公平、誠信原則下的非行政性備案登記為前提下的非行政性監管措施為主,而以證監會的行政性監管為輔。
PE新三板掛牌、私募系公募起航 私募行業發展路徑進一步拓展
在國內私募行業正式納入監管范疇之際,4月末,九鼎成為業內第一家正式登陸股轉系統的機構。在九鼎成功掛牌的同時,中科招商、硅谷天堂等VC/PE機構也在積極籌備相關事宜。九鼎掛牌為同類企業更加全面的參與資本市場拓展了新的渠道,同時通過把基金持有人的份額轉化為股票,為同類企業解決兌付問題提供了有意義的參考工具。
此外,2013年《資產管理機構開展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的發布為私募機構設立公募基金提供了政策層面的可能性;2014年6月初,深創投設立的紅土創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通過證監會的設立批復;此外,九鼎投資確立擬設定公募基金九泰,并于7月初正式獲得證監會的批準。私募系公募基金的正式面世,將使得PE機構未來的業務發展路徑擴充,即轉型為業務更多元的資產管理機構,很有可能改變現有的資產管理市場格局。
國企混改相繼落地,私募巨頭積極入場
2013年下半年以來,新一輪國企改革一直是私募股權投資行業較為關注的領域,但是由于中央及地方的國資改革細則公布需要時間,PE機構參與國企混改基本停留在內部討論中。2014年以來,伴隨著以上海為先鋒的地方國資改革文件的正式出臺,各地紛紛出臺地方國資改革細則及安排,極大的激發了資本市場的熱情。與此同時,PE機構參與國企混改的運動正式開啟。2014年2月,以擅長運作國企改革項目而出名的弘毅出資17.93億元人民幣入股上海城投,占股10.0%;時至第三季度,中國石化(行情,問診)銷售有限公司、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混改也開始落實,前者的投資者包括中金、渤海產投、國開金融、復星、RRJ Management等多家國內外PE巨頭,投資總額達到62.37億美元;而華融混改過程中,引入了華平、中金、高盛及復星等國內外PE巨頭,投資總額達到20.00億美元。國企混改過程中對PE機構的選擇較為苛刻,具有成熟資本運作經驗的大型戰略投資者成為主要的贏家。
新一輪國企的改革,為非公有制資本參與國企改革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而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重要一部分,私募基金的發展也受到了支持。雙重的機遇的出現,使得私募機構對參與國企改革的關注度在上半年出現了高漲。從目前公布的改革安排來看,在混合所有制的大方向前提下,股權轉讓、增資擴股、技術轉讓、上市及資產剝離等為主要的改革手段,且傾向于與戰略投資者合作,這種要求使得具備較全面戰略資源的PE機構將會在此輪國企改革參與的競爭中擁有更大的優勢。這種優勢除了在客觀上可以改善國資控股企業的經營效益外,同時在投資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機構可以在參與國企改革的過程中,通過提升自身投后管理體制建設,塑造通過投后管理改善被投企業經營業績進而創造價值的成熟經營理念,并進步一完善機構自身的戰略資源儲備。
多項利好政策出臺,產業基金并購基金紛紛設立
2014年以來,中國經濟步入轉型期。產能過剩凸顯了中國經濟之前發展中金融體系資源配置低效,不能滿足新時期社會資本的運作要求。在消化過剩產能、推動產業整合,轉化并重新激活國資投資理念及效率,改變傳統粗放型投資促發展及打造適應新時期經濟發展的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多重發展要求下,政府明確了私募資本對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意義,并將發展私募行業作為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舉措。
在這種背景下,國資背景的大型產業投資基金紛紛設立,步入激發實體經濟活力、促進產業整合的大潮中。2014年8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設立,目標規模1200億人民幣,其中國家財政360億人民幣,國開金融320億人民幣,亦莊國投代表北京市及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100億人民幣,其余420億人民幣將面向市場募集。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由工信部、財政部牽頭發起,財政部與其他投資主體共同出資組建,采用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的模式,主要投資于芯片制造等重點產業。2014年6月湖北激光產業基金設立,目標規模50.00億元人民幣,由湖北激光產業投資負責管理,由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協會激光產業分會、楚商資本集團、平安銀行(行情,問診)發起成立。湖北激光產業基金將主要面向以“光”聞名的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重點扶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小企業和項目,并與武漢股權托管交易中心合作,將更多應用型激光企業推向四板、新三板市場。其中,40億元人民幣為股權投資和并購資金,10億元人民幣用來為并購重組標的企業提供信用貸款。此外,專門針對新型城市化、基礎設施建設、鐵路、醫藥等相關的大型產業及并購基金也紛紛設立,大幅推動了2014年前三季度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的募資活躍度。
上市公司掀定增高潮,VC/PE機構身影頻現
2014年以來,伴隨著二級市場復蘇預期的增強,上市公司通過定增實現融資、收購資產等活動較往年更為頻繁,前三季度發布的定增預案數、實際實施的定增案例數及定增總金額均已超越去年全年,達到歷史新高。2014前三季度,定增市場規模達到4,560.93億元人民幣,而截至9月底,滬深兩市總市值為293,548.00億元人民幣,前者占后者的比重為1.6%;前三季度成功發行的288起案例共涉及243家上市公司,而截至9月底,滬深兩市共有上市公司2,569家,前者占后者的比重為9.5%。
在前三季度的定增大潮中,VC/PE機構的身影頻頻出現。以硅谷天堂、溫氏投資、瑞華控股及中科招商等為代表的VC/PE機構更是參與多家上市公司的定增案例。2014年前三季度,VC/PE機構共參與了94起定增案例,共計投資316.28億元人民幣,占此部分定增案例總金額的18.7%,單起定增案例的平均投資額達到3.36億元人民幣。隨著A股市場的不斷升溫,前三季度進入定增市場的VC/PE機構在未來一年迎來大豐收的概率將較大。
房地產市場活躍度回落,實力型私募房地產機構脫穎而出
2014年,伴隨著房地產市場走勢趨勢性增長的結束以及不同地域、類型的房地產市場走勢的分化,使得房地產市場走勢的不確定性有所提升。而部分地區的市場風險的暴露及涉房信托的兌付壓力的增強使得人們對房地產市場的走勢的擔心越發強烈。
作為房地產市場新型的融資工具,私募房地產基金的走勢也相應的受到了沖擊,募投活動較去年同期下滑明顯。2013年百家爭鳴的火爆場景不再,保持活躍的主要以一些大型機構及深耕某一地域的機構為主。從長期看,一方面私募房地產市場本身仍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另一方面本輪市場風險的增強將會對私募房地產基金管理機構實現“優勝劣汰”,總體上積極的意義較大。
來源:金融界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