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4月九鼎投資成為首家掛牌新三板的PE機構之后,中科招商、硅谷天堂、同創偉業、明石投資等私募相繼掛牌或是擬掛牌新三板。
“由于PE上主板尚存政策限制,加上新三板制度建設不斷完善,政策也靈活,像定增等再融資亦不受次數限制,還可自主定價等,因此吸引了不少私募掛牌。”一位北京地區的PE機構人士表示。
而私募掛牌新三板之后,紛紛進行巨額融資,同時也在創造出新的私募新三板平臺模式。
主板級融資規模
“盡管新三板還沒有分層,但是現在的定增市場,私募機構是一個級別,其他企業是一個級別。”一位滬上專注新三板投資的私募機構人士表示。
一個顯著的區別在于,私募在新三板的定增已是向百億級別挺進。
最近一家正在籌劃定增的私募機構是硅谷天堂。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得一份硅谷天堂定增預案顯示,其計劃增發2.25億股,價格區間為20-30 元。如果最終完成,那么定增規模將達67.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還聲明,經股東大會授權,董事會可視具體發行情況將增發股數增至3.25億股。這意味著,硅谷天堂很有可能增發3.25億股,如按次數量其首次定增的規模將達到百億級別。
硅谷天堂的定增規模顯然對標的是在新三板上市的“老大哥”九鼎和中科招商。
九鼎投資近期公布的定增方案顯示,其擬發行5億股,價格區間為15-20元間,預計募集資金規模在75億-125億之間。而早在去年其便完成了兩筆合計57.87億的定增。
3月左右掛牌新三板的中科招商更是將新三板的融資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3個月時間里已完成100億融資。
而可相比較的是,年內最大的主板IPO中核電力的融資規模163億,倘若按此類比,各PE機構在三板上的融資規模甚至已達主板級別。
搭臺新三板
事實上,私募機構在新三板大額融資,最終目的是利用其融資功能實現在新三板搭臺的最終目的。
何為在新三板搭臺?九鼎投資的一系列動作便是詮釋。
登陸新三板后,利用募集的資金,九鼎設立首家PE系公募基金——九泰基金,收購天源證券更名為九洲證券,還設立了天使投資機構及P2P互聯網金融類機構九信金融。接下來還牽頭發起設立民營銀行,未來還有可能將保險納入自己的金控平臺。
同創偉業亦如此,其表示擬在幾年內成為一家資管金融控股集團,在布局美元基金、并購基金、新三板、二級市場等業務外,其還計劃收購券商牌照。
而除了平臺化發展之外,PE在三板搭臺還能解LP退出困難的問題。
“目前IPO發行仍在排隊,有些PE機構所募基金面臨到期,所投項目無法按時退出;同時多數本土PE機構面臨LP份額流動性問題,難以通過PE二級市場轉讓,而新三板正是最好的選擇。”前述北京地區PE機構人士表示。
九鼎登陸新三板之后創新了LP換股的模式,借由該模式,PE的LP便可以通過二級市場實現退出。
而從中科招商和九鼎投資在協議轉讓下的流動性來看,LP通過新三板退出的渠道也已相當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