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截止今年4月底,全國已設立33家區域性股權市場,各市場共有掛牌股份公司2597家,累計為企業實現各類融資2435億元。
而在此次《辦法》征求意見中,有條件地限制區域性股權市場接受跨區域企業、監管責任的確定等,決定著區域性股權市場的未來走向,也成為各界最為關注的焦點。
限制跨區域掛牌
區域性股權市場立足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著極為重要的促進意義。
以北京為例,“北京股權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于5月28日正式更名為“中關村股權交易服務集團有限公司”,掛牌企業可享受中關村先行先試優惠政策。截至6月末,北京股權交易中心掛牌展示企業614戶,會員機構59戶;登記托管企業341戶,總股數338.33億股;備案私募債16只,總金額18.9億元,已發行11只。
盡管區域性股權市場對中小微企業的作用不容小覷,但現行法律和國務院文件目前尚沒有針對區域性股權市場作系統性規定。
目前,區域性股權市場的監管調理辦法,一般是采用多項法規中的相關適用條款,以及各地政府的管理條例。此次,證監會發布的《辦法》,則主要從定位、功能、監管體制、監管底線、市場規則和支持措施6個方面制定了24規則。
其中,“限制為跨區域企業提供服務”這一條款引起了區域性市場的高度關注。《辦法》明確表示,區域性股權市場是為其運營機構所在地省級行政區劃內中小微企業私募證券的發行、轉讓及相關活動提供設施與服務的場所,是私募證券市場的一種形式。
因此,有市場觀點擔心,目前多地股權交易中心都存在省外公司掛牌的情況,未來或要受此條款限制,會對市場產生利空影響。
據了解,已經有部分跨區域的相關企業陸續轉回注冊地區域性股權市場。而針對《辦法》中提到現有跨區域掛牌企業自公告施行之日6個月內達到規定要求,業內人士紛紛建議,在《辦法》中應建立跨區域掛牌企業的善后處理機制,保障跨區域掛牌企業有序回歸。
實行負面清單
更為市場關注的,是監管體系和底線的規劃和確立。《辦法》顯示,市場將按照負面清單管理的思路,著重劃出基本行為底線,除底線要求外,淡化行政色彩,突出市場自律,由市場進行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
其中,基本行為底線包括不得采用公開或變相公開方式發行證券,不得向非合格投資者發行和轉讓證券,交易方式和交易間隔必須符合國務院規定,禁止欺詐誤導、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等。
業內人士認為,政府行政的改革都在往負面清單方向的發展。未來的區域股權市場,大的事情政府管,小的事情市場定。這樣的好處是,很多情況只有市場本身才最為清楚。而這也被認為是《辦法》的重大突破。
比如,在24條細則中還進一步支持區域股權市場設立私募投資基金,該舉措在傳統監管體系中是不可能存在,會被認為存在內幕、關聯等較大風險。但這一舉措將會利于市場規模的提升,市場化機制也會按照優勝劣汰的自行運轉。
競合新三板
在2012年發文允許券商參與后,《辦法》此次則支持券商參與區域性股權市場。證監會還將推出專門服務于區域性股權市場的小微證券公司試點,并引導依法設立的私募投資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參與區域性股權市場。
券商參與區域性股權市場的途徑包括成為市場股東、作為會員參與等。目前,券商作為股東已在國內的股權交易中心極為普遍,而一旦作為會員參與其中,券商就可以在市場開展推薦、交易等業務。
小微券商試點則被視為區域股權市場“絕對利好”。盡管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的會員成為小微券商試點后,不排除在發展中參與其他多個市場交易,對區域股權市場形成一定分流。但長期來看,區域股權市場將為資本市場建立一支業務素養高、實戰經驗豐富、風控良好和做事規范的專業化民營機構。
市場參與主體擴圍旨在為四板與新三板的銜接留出空間,《辦法》明確指出,支持區域性股權市場與全國股轉系統建立合作機制。
但新三板和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的服務對象大體一致,存在一定的交集與競爭。因此,區域性股權市場和新三板的未來將長期保持競合關系,但最終掛牌地點還是取決于企業的選擇。
建議納入《證券法》
4月2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了《證券法》修訂草案。由于四板市場既不是證券交易所,也不是國務院批準的其他證券交易場所和證券監管機構批準的證券交易場所,盡管四板也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部分,但《證券法》修訂草案卻沒有對四板給出明確方向。
對此,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總經理張云峰曾在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建議對場外市場建設進行統一規劃,在全國范圍內對地方股權交易市場進行合理布局。對有國家文件支持且規范運作、風險可控的地方股權交易市場給予明確法律地位。
張云峰建議可在《證券法》修訂草案中明確對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試行三個“統一”:一是將全國的股權交易市場都納入證監會的統一監管;二是建設集中統一的場外市場登記結算體系;三是制定統一的市場自律監管規則,如設定統一的投資者權益保護標準,設定統一的掛牌企業審核原則和信息披露規則等。
業內專家普遍的共識是,借助《辦法》的征求意見及正式出臺,將四板納入《證券法》修訂范疇,進一步修訂相關法規體系,對證券非公開市場如何形成吸引特定目標企業掛牌,建立符合市場規律的交易機制、融資機制、信息披露機制以及監管機制等作出全面的制度安排,真正把四板市場打造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基礎性證券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