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恒信移動公告,宣稱將重新認定收購標的行業分類,由“廣播、電視、電影和影視錄音制作業”(R86)變更為“專業技術服務業”(M74)后。但12日,深交所即向恒信移動發出關注函,要求其對此作出說明。
無獨有偶,寶通科技也公告,申請由“C29橡膠和塑料制品業”變更為“I64互聯網和相關服務”。
此外,2014年已完成并購重組的世紀華通,主營業務屬汽車制造業,其12日也公告澄清說明,2014年公司已進入互聯網游戲行業,重組不存在行業跨界。
“更改行業”撇清“跨界”
恒信移動公告稱,將收購標的公司行業進行變更。但此舉在第二天收到深交所關注函,要求其對此作出說明。
恒信移動主營業務為“移動信息產品銷售與服務”,其在4月21日發布預案,擬購買東方夢幻100%股權,其中將標的公司東方夢幻歸類于“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之下的“廣播、電視、電影和影視錄音制作業”(R86)和“娛樂業”(R89)。
恒信移動11日表示,在原有行業劃分中,標的公司根據自身最終產品的表現形式進行了簡單的分類,但由于其業務模式和業務流程與現有影視、娛樂業公司存在較大差異,原有分類并未能充分體現標的公司特點。因此,根據上市公司與東方夢幻進行深入分析探討,為更加突出標的公司業務特點,充分反映其依托于核心技術提供服務的業務實質,對標的公司的行業歸屬重新認定為“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之下的“專業技術服務業”(M74),其主要產品面向文化、體育和娛樂業領域。
同天,另一家上市公司也發布行業變更公告,不過與恒信移動不同的是,其變更的是上市公司本身。
寶通科技在4月底發布購買資產的草案,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牛曼投資持有的易幻網絡 66.6578%股權。寶通科技稱公司原屬行業為“C29橡膠和塑料制品業”;擬變更后行業類別為“I64 互聯網和相關服務”。
原因是寶通科技收購標的公司——易幻網絡,該公司3月起與寶通科技并表。根據公司2015年度橡膠和塑料制品業的營業收入與易幻網絡的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的營業收入比較,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的營業收入已占營業總收入的50%以上。
12日下午,寶通科技發布補充公告,把變更行業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依據——公司與易幻網絡營收的對比——進行一一說明。
廣發證券一名投行人士向記者解釋,“寶通科技公告行業變更主要是因為主營業務收入發生改變,主要收入來源于其他業務板塊,且超出50%。”
上海一名證券領域律師表示,“行業變更”并非信息披露的要求,公司可自行選擇是否要披露。上市公司在當下進行公告,應該是為了回避當前傳言的政策,“這應該是投行的主意。沒辦法,總歸要尋找出路。”
而12日當天,世紀華通亦公告澄清此前重組不屬于跨界重組。公告闡述了并購重組發生的時間;公司與收購資產的利潤對比,表示“公司2014年8月已經進入互聯網游戲行業,并且公司的凈利潤主要來自互聯網游戲業務,公司認為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不存在行業跨界重組”。
而未發公告的公司,則在互動易平臺上回答投資者提問時,由董秘撇清“跨界”問題。
保齡寶回應稱,投資者提到的證監會禁止跨界定增的政策,我們沒有接到與此相關的限制和要求。目前“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核準材料”已得到證監會受理,并按照正常程序進行中。
德力股份則表示,公司也關注到上述傳聞(跨界重組叫停),也在關注監管部門的最終官方表態。截至目前公司轉型的標的和方向還在論證中,而不僅局限于媒體所述的相關行業。
新大洲A答復投資者,“目前未有叫停的通知,我們認為正常的、符合企業轉型發展實際,有利于企業長遠發展及股東利益的重組應不會受到影響。”
中介機構急尋說法
除了焦急的上市公司之外,投行機構也在尋求說法。
國金證券策略團11日晚召開電話會議,邀請某投行事業部總裁解疑。據上述會議記錄顯示,上述投行部總裁表示,涉及互聯網金融、游戲、影視、VR四個行業的跨界重組,基本上都被叫停。一些已過會的或申報材料的企業,都被勸退回材料。但這些是窗口指導意見,并未出正式文件。正在提交上去的材料,現在的監管當局和交易所也不接收。客觀上講,對于跨界定增,監管層一直不予提倡,相關審核標準較為嚴格。
而一家上海券商的并購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確實有這樣的說法。“事情反應挺大,材料報上去的不審了,有些已過會的項目沒發批文。現在很多中介機構和發行方到會里溝通。”
北京一家券商投行并購人士則表示,此前材料照收,現在也在等監管層明確說法。
深圳茶馬古道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朱思銘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談到,對于投資VR類及影視類項目的機構投資者而言,此次消息公布后,可能會受到較大影響。“如果投資機構所投VR類或影視類項目的發展定位,主要是預計上市或者被上市公司并購,那么最新政策下,將會對投資機構未來退出的項目造成一定影響。”
中信證券一名保代分析向記者表示,這次消息影響面廣,主要是因為近年來涉及這四個行業的并購事件最多。“這些標的是輕資產、新興產業、高估值、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所以受到資本的青睞。但風險卻是研發投入高、團隊要求高,后續要求能持續經營。實際上,除了資金能從市場上予求予取,并購方并沒有其他控制力。”
該保代認為,目前政策就是不提倡資本短期化運作。“上市公司以自有資金培育這些產業沒有影響;上市公司已有這些業務,定增募投應該也不受影響。那些以并購基金名義鼓動上市公司收購概念的做法,就屬于短期化行為。”
朱思銘亦表示,未來股權投資機構標的選擇的邏輯要更充分考慮公司的經營價值,而不是過分關注所謂的“概念”價值。這樣在面對政策變動時,有利于減少對自身的不利影響。
(文章來源:21經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