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AI 國資央企加快布局和發展智能產業 時間: 2024-02-26 14:34:32
新華社北京2月23日電 近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AI賦能 產業煥新”中央企業人工智能專題推進會。會議要求,中央企業要加快布局和發展智能產業;加快建設一批智能算力中心等。業內人士指出,中央企業加大力度投資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是增強核心功能的需要,也是提升核心競爭力的要求。通過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和發展,中央企業可以推動整個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未來,中央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可能會不斷增加。
中央企業加快發展人工智能
“推動中央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實現更好發展、發揮更大作用。”在上述專題推進會中,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玉卓如是說。會議認為,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是國資央企發揮功能使命,搶抓戰略機遇,培育新質生產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據了解,國務院國資委近年來多次在AI領域“點題”,要求中央企業加快發展。如國務院國資委在2023年7月舉辦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研討班上就曾提出,國資央企要將人工智能作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技術之一。今年1月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中,國務院國資委相關負責人提出,下一步將謀劃推動一批重大工程,遴選戰略性新興產業“百項工程”,建設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實施人工智能AI+等專項行動。
“近年來,國務院國資委密集部署中央企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人工智能是其中的主要產業之一。”清華大學中國現代國有企業研究院研究主任周麗莎認為,中央企業在該領域的發展,可以帶動整個國家的經濟增長,促使企業實現技術創新,提高生產力和效率。中央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具有自主創新能力,有助于提高國家的信息安全和國家自主可控性。
據了解,近年來,中央企業持續發力,不斷在業務場景中推廣人工智能應用。如國家能源集團近期正式發布上線的智能無人評審系統已實現非招標采購全類別(物資、工程和服務)、全評審方式(詢價通知單、最低價、綜合評估法)全覆蓋,智能評審準確率達97%。該系統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采購場景創新,實現了采購評審“靠人-少人-無人”的突破。
在國家電網公司,未來電網在源網荷儲各環節,處處都需要智能化、數字化的監控、通訊和控制系統來保證電網的可靠運行。近日,具備水下電力線路基礎檢查功能的水陸兩棲機器人正式“上崗”,這臺水陸兩棲機器人由國網浙江電力紹興供電公司自主研發,通過水下電纜實現有線供電和通信,實時傳輸各項數據,在不斷探索無人機、機器人等智能裝備與傳統電網業務的融合路徑中,實現電網業務在運維、檢修、安監、檢查等各生產環節向“機器代人”模式的轉變。
中國企業聯合會特約高級研究員劉興國認為,中央企業加大力度投資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既是增強核心功能的需要,也是提升核心競爭力的要求。
未來中央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可能會增加
那么,接下去中央企業將如何在人工智能領域實現更好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國務院國資委給出了方向:要夯實發展基礎底座,把主要資源集中投入到最需要、最有優勢的領域,加快建設一批智能算力中心,進一步深化開放合作,更好發揮跨央企協同創新平臺作用。開展AI+專項行動,強化需求牽引,加快重點行業賦能,構建一批產業多模態優質數據集,打造從基礎設施、算法工具、智能平臺到解決方案的大模型賦能產業生態。
周麗莎認為,未來中央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可能會增加,包括通過人工智能領域的并購和重組來獲取關鍵技術、市場份額和人才。
劉興國建議,中央企業投資發展人工智能,應當做好統籌謀劃。既要注重突出重點、發揮優勢,也要注重協同推進,各有側重。具有技術優勢的企業,可以聚焦人工智能核心關鍵技術的研發;具有制造能力與經驗的企業,可以聚焦人工智能重大關鍵產品的研發與生產;具有應用場景優勢的企業,則應將重點放在人工智能技術與產品的融合應用上,同時也可兼顧與擁有技術或制造優勢的企業開展聯合研發。
免責聲明:
1.本網站所發布項目信息均不構成要約或要約邀請,項目發布均以正式公開交易平臺發布為準。
2.本網站未就所發布信息的及時性、有效性、準確性和完整性作出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陳述與保證。
3.對于任何因直接或間接采用、轉載本網站提供的信息造成的損失,本網站均不承擔責任。
4.文章來源于"新華社",本網站僅做資訊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